單細胞測序是在單個細胞水平對細胞的分子信息進行檢測。與傳統測序不同,我們需要先將實體組織或體液中的細胞群分離成單個細胞,再通過對 DNA 或 RNA 進行一定倍數的擴增使其達到現有測序技術的低檢測水平,用于基因組和轉錄組測序,或直接對單個細胞進行表觀遺傳學測序,從而檢測出細胞的異質性等關鍵信息。而傳統的測序則是在群體細胞水平上進行的,終得到的測序信號值其實是多細胞的平均水平,故而丟失了異質性的信息。2011 年,Nature Methods 將單細胞測序列為當年度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 [1];2013 年 1 月,Science 雜志將單細胞測序列為年度值得關注的六大領域榜首 [2];2014 年 1 月,Nature Methods 將單細胞測序列為“Method of the Year 2013”[3]。2020 年 1 月 6 號 Nature Methods 將單細胞多組學評為了“Method of the Year 2019”[4],并在線發表 5 篇相關文章。目前,單細胞測序已廣泛應用于腫瘤異質性、免疫微環境、神經科學、胚胎發育、細胞分化等領域的研究。
2018 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藥物研發機構開始注意到單細胞測序技術在藥物研發上的優勢。首先是通過分析不同病人樣本的單細胞圖譜來挖掘潛在的靶點(細胞、通路和分子),主要是在 RNA 和蛋白水平上篩選及驗證細胞特異性表達的藥物靶標。其次,探究病人組織微環境中細胞類型與分子特征的相關性,如靶標與特定的免疫細胞或基質細胞、信號通路、空間位置、受體配體等的相關性,從而更好地確定靶標的作用方式及細胞 - 細胞相互作用。一旦確定了靶點,需將候選模型與病人的單細胞表達譜進行比較,以確定匹配的模型。并且單細胞測序還能用于進一步探究細胞構成及基因表達在用藥前后的變化,及治療有效 / 無效之間的差異,以評估治療過程及新藥物的有效性;此外,對不同藥物及其組合進行單細胞測序比較,還可篩選治療組合。
單細胞測序技術以其高通量、高分辨率的特點,使人們開始意識到它在藥物研發中的巨大潛力,包括在單細胞水平上進行高通量地藥物靶點篩選、藥代動力學分析、藥效評價等,極大地縮減藥物發現周期、節約新藥研發成本。單細胞測序技術為新藥研發注入新的希望,有助于藥物研發機構優化新藥研發管線。
驅動藥物開發的單細胞測序技術
伯豪生物關注藥物研發可為藥物研發企業提供分子實驗室技術服務。
更多伯豪生物人工服務: